首页 > 其他类型 > 西藏生死之书 > 西藏生死之书第6部分阅读

西藏生死之书第6部分阅读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 雪系列之绝美纯爱 掌控九重天 蝴蝶飞雪 绝世妖孽之纵横花都 大唐艳情录(君临大唐) 花落残叶之云卷云舒 〖短篇〗欲虐盛宴 拿个蛋糕钓吃货 亡天,我自己的神话

一刻。

我可以想象出人们怀疑这个故事的几个方式。你也许会说,这位小女孩的家人,可能为了自己的某种原因,而唆使她声称是里斯玛的再生。里斯玛的家庭是富农,但噶玛吉·库尔的家庭却也不穷,拥有村落中较好的房子,有中庭和花园。关于这个故事,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事实上,她这一世的家人对于这件事感到十分不自在,担心“邻居会怎么想”。反而,我认为最有力的证据是里斯玛的家人,虽然对于自己的宗教懂得不多,或甚至不知道锡克人是否能接受轮回的观念,但他们却确信噶玛吉·库尔就是他们的里斯玛。

任何人如果想认真研究轮回的可能性,我建议他们应该看看非常动人的濒死经验的见证。有过这种经验而后活下来的人,绝大多数都确信死后还继续有生命。他们过去大都没有宗教信仰或任何精神经验

现在,我历经了整个生命过程,我彻底相信死后还有生命。我不怕死,一点也不。在我认识的朋友当中,有些人是如此害怕,如此恐惧。每当我听到人们怀疑有来生,或者说“当你去世时,你就走了”时,我心里总是暗想着“他们实在是不知道。”

当时我经历了最不寻常的经验,让我了解到死后还有生命。

我知道死后还有生命!没有人可以动摇我的信念。我没有任何怀疑――它是安详的,没有什么好害怕的。

它解答了每一个人在这一生迟早都会疑惑的问题。是的,是有来生的!这比我们所能想象的任何事都要美!一旦了解这点,就会觉得它是那么独特。你会了解的。

有关这个主题的研究也显示,濒死经验会使人变得更开放,更能接受轮回的观念。

还有,某些天才儿童惊人的音乐或数学天赋,不就可能是在其他世所发展出来的吗?例如莫扎特,他在五岁时就编了舞曲,到了八岁就出版了奏鸣曲。

如果死后确实有生命存在,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么难记得呢?在《伊尔的神话》(yth of er )一书中,柏拉图“说明”了为什么没有记忆。伊尔是一位士兵,他被认为已经战死沙场,他似乎经验了死而复生。当他“死去”时,他看到许多景象,同时被训令复苏过来,以便把死后的情况告诉别人。就在他要回来之前,他看到那些正准备出生的生命,在恐怖、烟雾弥漫的热气中移动,通过“遗忘的平原”(p of oblivion ),这是寸草不生的荒凉沙漠。“当夜幕低垂时,”柏拉图告诉我们“他们就扎营在‘失念河'(riverundfulness )边,失念河的河水无法用任何器皿来装。他们每个人都被要求喝这种水,有些人还糊里糊涂的喝了很多。每一个人在喝水的时候,就忘掉了一切。”伊尔本人被禁止喝水,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就在火葬场的柴堆上,还记得他所听所见到的一切。

是否有什么共通的法则,使得我们几乎无法记得前世曾经住过的地方或做过的事呢?或者,那只是因为我们的经验太多、太广,因此洗掉了前世的任何记忆?我有时候会怀疑,如果我们记得前世,又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帮助呢?难道不会更加困扰我们吗?

心的连续

从佛教的观点来看,“建立”轮回的主要论点,是以深刻了解心的连续为基础。意识来自何方?它不可能没有来处。瞬间的意识,如果没有它立即之前的瞬间意识是不可能产生的。guru喇嘛如此说明这个复杂的过程

佛教徒接受的轮回观念,主要是以意识的连续为基础。就以物质世界为例目前宇宙的一切元素,即使是小到极微的程度,我们相信,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根源,在这个,物质世界的一切元素都被凝缩成所谓的“宇宙粒子”。这些粒子则是前一个宇宙分解的结果。因此,这就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圈子,宇宙成住坏空,然后又生成。心也是非常类似。我们拥有某种称为“心或意识”的东西,这个事实是十分明显的,因为我们的经验就可以证明它的存在。同时,我们又可以从经验得知,我们称为“心或意识”的东西,当它遇到不同的条件和环境时,是会改变的。这告诉我们它分分秒秒的性质,它会改变的必然性。

另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粗略的层次上,“心或意识”与身体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,事实上还会受后者的影响。但是在心与物质粒子互动时,如果要产生具有意识的生命,必然有某种基础、能量或来源。

就像物质面一样,现在心一定是过去心的连续。所以,如果你追溯自己的现在心或现在意识,一定会发现你在探讨心如何连续时,必然可以追溯其根源到无穷尽的层面,就像物质宇宙的根源一般,是无始的。

因此,一定有持续不断的轮回,让那个心连续地存在。

佛教相信普遍性的因缘法则,认为一切事物都会改变,都有其因缘。因此不相信有一个神圣的造物主,也不相信有生命可以自我创造;相反的,一切事物的生起,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。所以,心或意识也是由前面时刻的结果而产生。

当我们谈到因和缘时,有两种主要的类型主因和助缘,主因是产生某种事物的材料,助缘是促成因缘作用的因素。就心和身来说,虽然可以彼此影响,却无法变成对方的内涵……心和物虽然彼此倚赖,却无法当作对方的主因。

这是佛教接受轮回的理论基础。

大多数人以为“轮回”这个名词隐含着有某种“东西”在轮回,它从一生旅行到另一生。但在佛教里,我们不相信有一个独立和不变的实体,譬如说灵魂或自我,它可以在肉体死后还存在。我们相信,让生命和生命之间相连系的,并不是一个实体,而是最微细层面的意识。guru喇嘛解释道根据佛教的解释,最终极的创造元是意识。意识有不同的层面。我们称为最内部的微细意识总是在那儿。那个意识的连系作用几乎是永恒不变的,就像宇宙粒子。在物质的领域里,那是宇宙粒子,在意识的领域里,那是“明光”(clear light )……“明光”,以其特殊的能量,能够和意识连接。

轮回发生的正确过程,可以从下例获得很好的说明在轮回过程中,相续的存在,并不像珍珠项链的珍珠,由一根线(灵魂)串连而成,线穿过所有的珍珠;相反的,它们像堆成一落的骰子。每一个骰子都是分开的,却支撑着它上面的骰子,因此在功能上是相连接的。在骰子之间并没有实体,只有因缘作用。

在佛教经典中,对于这个因缘作用的过程,有非常清晰的描述。佛教圣者那先比丘(nagasena ),针对米邻陀王(kg ilda )所提出的一连串问题,就曾经做过说明。

米邻陀王问那先比丘“当某人重新出生时,他跟刚才去世的人相同呢?还是不同?”

那先比丘回答“既非相同,也非不同……请告诉我,如果有一个人想点灯,它能提供整个晚上的光吗?”

“能。”

“初夜分的火焰与中夜分……或后夜分的火焰相同吗?”

“不。”

“那是说初夜分是一盏灯,中夜分是另一盏灯,后夜分又是另一盏灯?”

“不,那是因为同一盏灯的光照亮整个晚上。”

“轮回非常相似一个现象生起,同时另一个现象停止。所以,在新存在之意识里的动作,既不与前一个存在之意识里的动作相同,也没有不相同。”

米邻陀王又请那先比丘举另一个例子,说明这种依存关系的正确性质,那先比丘就把它比做牛奶凝|乳|、牛油或牛油炼都可以用牛奶制成,却和牛奶不同,只是要完全依赖牛奶才能制成。

米邻陀王于是问“如果没有‘生命'(beg )从一个身体传到另一个身体,那么我们不就可以不受过去世恶业的果报了?”

那先比丘举了这个例子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芒果,他所偷的芒果,与另一个人原先拥有和种植的芒果并不完全相同,这么说来他还应该接受处罚吗?

那先比丘解释,这个偷儿必须受罚的理由是被偷的芒果,因为它们的主人先播了种才生长出来。同理,因为我们在某一世做了善恶业,使得我们和另一世有所连接,所以我们逃不了善恶业的果报。

在佛陀成道的中夜分,他获得另一种知识,补充了他的轮回知识业(kara )、因果的自然律。

“我以清净和超越肉眼的天眼,看到生命如何消失和重新形成。我看到高等和低等、光彩耀眼和微不足道的生命,我也看到每一个生命如何依据他的业,而获得快乐或痛苦的轮回。”

轮回背后的真理和驱动力,就是所谓的“业”。业常常被西方人彻底误解为命运或宿命;我们最好把它视为是主宰宇宙的因果律。业的字面意思是“行动”,业既是潜藏于行动的力量,也是吾人行动所带来的结果。

业有很多种国际的业、国家的业、一个城市的业、个人的业。一切业都是错综复杂彼此相关着,只有觉悟者才能充分了解它们的复杂性。

如果用简单的话来说明,业又是什么意思呢?它的意思是不管我们以身、口、意做些什么,都将产生相应的结果。每一个动作,即使是最细微的动作,都孕育着它的后果。上师们说过,就算是少量的毒药都可以致死,就算是小种子都可以长成大树。诚如佛陀所说的“不要忽视小恶;火花尽管再小,都会烧掉像山那么高的干草堆。”他又说“不要忽视小善,以为它们没有什么用;即使是小水滴,最后都可以注满大容器。”业不像外物那般会枯萎,或永远不起作用。它不会“被时间、火或水”毁灭。它的力量永远不会消失,一直到它成熟为止。

虽然行动的后果可能还没有成熟,但只要有适合的条件,它们终将成熟。我们通常都会忘记自己做了些什么,往往在很久之后,我们才会受到果报。那时候我们无法将它们与原因联想在一起。吉梅·林巴(jikélpa )说,想象一只老鹰吧!它飞在高空上,并没有投下影子,没有任何征象显示它就在天空上。突然间,它发现了猎物俯冲而下,猝然扑到地面。当它降落时,恐怖的影子就出现了。

我们的行为,常常会延后呈现它的果报,甚至延到来世;我们无法指出是哪一个因造成某一个果,因为任何事件都是许多业成熟之后集合在一起的复杂结合体。因此,我们都会以为事情是“偶然”发生在我们身上的,如果每一件事都很顺利,我们就称为“好运”。

除了业之外,还有什么能够如此满意地解释我们每一个人之间的极大差异呢?即使我们是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或国家,或类似的环境里,我们还是有不同的性格,完全不同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,我们有不同的天赋、倾向和命运。

诚如佛陀所说的“现在的你,是过去的你所造的;未来的你,是现在的你所造的。”莲花生大士进一步说“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世,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;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来世,看看你目前的行为。”

善心

因此,下一世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出生,完全取决于这一世我们有什么样性质的行为。很重要的是我们千万不可以忘记我们行为的结果,完全是看行为背后的动机而定,绝非行为的大小程度。

在佛陀的时代,有一位年老的乞丐妇女,名叫“依赖喜悦”(relyg on joy )。她常常看着国王、王子和人们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,她最希望的莫过于能够像他们一般去供养。所以,她就出外行乞,但一天下来仅要到一个小铜板。她拿着这个铜板,向油商购油。油商告诉她,这么少的钱,什么东西也买不到。当油商听说她要以油来供佛时,对她产生了怜悯心,把她所要的油给她。她拿着这些油到僧院去,点了灯。她把灯放在佛前,许愿说“除了这盏灯,我没有什么好供养的。但透过这种供养,希望我将来能获得智慧之灯。愿我能解除一切众生的黑暗,愿我能净化他们的一切业障,引导他们开悟。”

当天晚上,其他灯的油都烧光了。但是当佛陀的弟子目犍连(audgalyayana )前来汇集所有的灯时,那位乞丐妇女的灯仍然一直烧到破晓时分。当目犍连看到那盏灯还点燃着,油满满的,并且有新灯蕊时,他想“这盏等为什么白天还点着,实在没有道理。”于是试着吹熄,但那盏灯仍然继续燃着。他试着以手指头掐掉烛花,但没有成功。他又试着以袈裟闷熄,但灯还是燃着。佛陀一直在看,就说“目犍连,你要熄灭那盏灯吗?你是办不到的。你甚至无法移动它,何况熄灭!即使你把一切大海的水都浇到这盏灯上,它还是不会熄。世界上所有河流和湖泊的水都熄灭不了它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盏灯是以诚心、清净心供养得来的,那种动机使得它拥有巨大的功德。”当佛陀说完这句话,那位乞丐妇女走向他,佛陀为她授记将来必定成佛,名曰“灯光佛”(light of the p )。因此,我们的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,完全看我们的动机好坏而定。寂天菩萨说这个世界上不管有什么样的喜悦,

完全来自希望别人快乐;

这个世界上不管有什么样的痛苦,

完全来自希望自己快乐。

因为业报的法则是不可避免和真实不虚的,所以每当我们伤害别人时,是在伤害自己;每当我们带给别人快乐时,就是在培育自己的快乐。guru喇嘛说

如果你试着克服自私的动机――嗔怒等等――并发展对别人更多的慈悲,最后你将获得比本来还多的利益。所以,有时候我说聪明的自私人应该这么做。愚痴的自私人总是为自己着想,结果是负面的。聪明的自私人会想到别人、会尽力帮助别人,结果是他们也会得到利益。

轮回的信仰告诉我们,宇宙间是有某种最高的正义或善。我们一直想发掘和释放的,便是那种善。每当行善时,我们就是往前靠近它;每当做恶时,我们就是在隐藏和抑制它。每当无法把它表现在生活和行动上时,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和挫败。

因此,如果你想从轮回的事实获得一个重要讯息,那就是发展这种善心,希望别人能找到永恒的快乐,并以行动去获得那种快乐,培育和修持善心。guru喇嘛曾经说过“我们不需要寺庙,不需要复杂的哲学。自己的头脑、自己的心就是我们的寺庙;我的哲学是善心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:皇上,请翻牌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让你做任务,你去创飞男女主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从猛虎开始的进化 天才女元师 重生复分:我携空间来 那夜后,糙汉霍总跪哄孕吐小甜妻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